soon88顺博体育下载官网专注外加热回转窑、三炭(炭、炭黑、活性炭)设备以及大型回转窑制作
语言选择:繁體中文   ENGLISH

GB 29753-2023英文版翻译 道路运输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

时间: 2024-02-25 02:36:41 |   作者: soon88顺博体育

细节:

  原标题:GB 29753-2023英文版翻译 道路运输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

  ChinaAutoRegs|GB 29753-2023英文版翻译《道路运输 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 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本文件代替GB 29753-2013《道路运输 食品与生物制品冷藏车 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与GB

  ——增加了冷藏车、非机械制冷冷藏车、机械制冷冷藏车、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隔热厢体、多 温冷藏车、冷藏单元的术语和定义(见 3.3、3.4、3.5、3.6、3.7、3.9、3.10);

  ——删除了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要求(见 2013 年版的 5.1.3);

  ——删除了侧面防护及后下部防护要求(见 2013 年版的 5.1.4);

  ——删除了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在运送过程中应能识别所运输生物制品的信息的要求(见 2013 年版的 5.1.6);

  ——修改了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自动报警功能(见 5.1.4,2013 年版的 5.2.4);

  ——增加了行驶温度记录仪应与车辆温度控制管理系统相互独立的要求(见 5.2.1);

  ——修改了冷藏车运行自检功能要求(见 5.2.2,2013 年版的 5.1.7);

  ——修改了行驶温度记录仪记录时间间隔要求,增加数据存储要求(见 5.2.4,2013 年版的 5.1.5);

  ——修改了行驶温度记录仪的温度传感器布置要求(见 5.2.6,2013 年版的 5.2.4);

  ——修改了车厢机械性能要求,增加了多温冷藏车的机械性能要求(见 5.3.7,2013 年版的 5.2.8);

  ——增加了使用液氮作为制冷源的非机械制冷冷藏车附加要求(见 5.3.8);

  ——增加了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保温性能要求(见 5.7.3、5.7.4);

  ——增加了非机械制冷冷藏车、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保温性能测试方法(见 6.10);

  本文件规定了冷藏车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已定型汽车整车或二类、三类底盘改装的道路运输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的冷藏汽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学技术制作而成的免疫制剂或有生物活性的制剂。可用于疾病 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具有隔热结构的车厢,装备使用液氮等介质作为制冷源的非机械制冷装置,用于冷藏运输的专用车辆。

  具有隔热结构的车厢,装备机械式制冷装置、加热装置,或机械制冷和加热通用装置,用于冷藏运 输的专用车辆。

  由硬质隔热的侧壁、门、地板、前板和顶板组成,可以将厢体内外之间的热传导限制在总传热系数 之内的厢体。

  一种机械式制冷系统,用以运输途中货物的温度维持,最重要的包含:压缩机、动力装置、冷凝器组件、 蒸发器组件、制冷管路及电气、控制管理系统等。

  装备多温制冷装置,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空间区域,并能分别维持不同内部温度的冷藏车。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冷藏车车厢内外平均温差为1摄氏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 热量。

  4.1 根据温度调节装置型式的不同,冷藏车分为非机械制冷冷藏车、机械制冷冷藏车、机械制冷及加 热冷藏车三类。

  4.2 非机械制冷冷藏车分类 当环境和温度为30℃时,按冷藏车车厢内平均温度保持的温度范围,将非机械制冷冷藏车分为4类,

  当环境和温度为30℃时,按冷藏车车厢内平均温度保持的温度范围,将机械制冷冷藏车分为8类,详 见表2。只有G、H类机械制冷冷藏车可用于运输生物制品。

  在一定环境温度下,按冷藏车车厢内平均温度保持范围,将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分为12类,详见 表3。

  5.1.1 冷藏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应符合 GB 1589 的规定。

  5.1.3 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在运送过程中应具有定位和运行轨迹、实时温度等远程监控系统,具备 第三方监管功能。

  5.1.4 冷藏车应能自动调控、实时显示、自动记录车厢内温度;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当车厢内部 温度超出允许的波动范围时,应能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例如:声或光信号)提示驾驶人,同时采 用有效通讯(如短信)方式,向至少 3 名指定人员发出报警信息。

  5.2.1 冷藏车应配备行驶温度记录仪,行驶温度记录仪应与车辆温度控制管理系统相互独立,并应固定牢 靠。

  5.2.3 行驶温度记录仪应能真实反映运送过程中厢体内部温度,运输易腐食品的冷藏车测量精度应不 低于±1℃,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测量精度应不低于±0.5℃。

  5.2.4 行驶温度记录仪应能准确记录厢体内部温度及对应的时间等数据,温度记录时间间隔应≤5min, 温度记录数据应被可靠的保护,不得更改。温度记录数据应读取方便,并能保存至少两年。

  5.2.5 行驶温度记录仪主电源应为车辆电源。在没有办法获得车辆电源时可由车载终端的备用电池组供电, 备用电池组可支持正常上班时间不小于 8h。断电期间,记录的数据不应丢失。

  5.2.6 行驶温度记录仪应至少包含两个温度测量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不应布置在同一个位置。多温 冷藏车所配备的行驶温度记录仪的每个冷藏单元内应至少具有两个温度传感器。车厢(多温冷藏车的单 个冷藏单元)容积超过 20 立方米的,每增加 20 立方米至少增加 1 个温度测量传感器,不足 20 立方米

  5.3.1 车厢应选用吸水性低、透气性小、导热系数小、抗腐蚀性好的隔热材料。隔热材料采取使用泡沫塑 料时,应选用环保的泡沫塑料。

  5.3.3 车厢外部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其操作按钮应设置在车厢内靠近门的侧壁上且标识明显。

  5.3.4 车厢应拥有非常良好的防雨密封性。在进行防雨密封性能测试时,车厢顶部、侧壁、门及制冷机与 车厢联接处不应有渗漏现象。

  冷藏车车厢强度试验完成后,车厢各试验部件不允许有大于12 mm的残余变形,并且试验部件的变 形不影响其功能。多温冷藏车仅对最外侧厢体进行强度试验,N1类冷藏车和载货部位的结构为封闭厢体 且与驾驶室联成一体(客厢式)的冷藏车除外。

  5.3.8.1 车厢内应配备氧气含量监测系统,该系统应至少包含两个测量点,当车门打开,且任意一点 氧气含量小于 19.5%时,应能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例如:声或光信号)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

  5.3.8.2 车厢门的外部易见部位应喷涂或粘贴明显的警示标记(见图 1),标记为长方形,最小的尺 寸为 150mm(宽) ×250mm(高),“警告”二字应为红色或白色,高度最小为 25mm。

  5.3.8.4 液氮制冷系统安装后应符合如下要求: a) 液氮存储容器应无变形、磨损;

  d) 各专用部件不应设置在距离排气管或类似热源 100 mm 的范围内,除非该部件有足够的隔热防 护装置;

  5.3.8.5 液氮制冷系统应能从隔热厢体外部完成制冷源的添加,添加口应安装在有适当防护和易于操

  作的位置。液氮制冷系统的加液口应符合 GB/T 25986-2010 第 4.1 条的要求。

  5.3.8.6 车厢门、供液阀应设置联动装置,当车厢门打开时,应能自动关闭供液阀,并能通过一个明 显的信号装置(例如:声或光信号)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

  5.3.8.7 液氮制冷系统应设置显示气压(量)装置。压力表应安装在易于观察、防震和避免损坏的位 置,确保安装牢固;压力表不应安装在驾驶室内;当安装在位置时,应加装压力表防护罩。气量显 示器应安装在驾驶室内驾驶员易于观察的位置。

  5.3.8.8 液氮制冷系统应设置安全阀,当液氮存储容器和管路中的压力超过系统最高工作所承受的压力时,能 自动泄压。

  5.3.8.9 液氮制冷系统应设置手动截止阀,手动截止阀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位置,阀体不得直接安装在 驾驶室内。

  5.3.8.10 低温管路外应设置防护装置,防止工作人员接触到管路冻伤。

  5.3.8.11.1 液氮存储容器安装的地方应远离热源,应与驾驶室或载人车厢有效分离,若安装在密闭空间 内,应设置防爆通气窗口,将可能泄漏的氮气排出车外。

  5.3.8.11.2 液氮存储容器的阀和接头应有防止碰撞、倾覆等事故的保护设施;阀与汽车外轮廓边缘的 距离不应小于 2OO mm。液氮存储容器安装在汽车车架下时,液氮存储容器下方应采取比较有效保护措施且液 氮存储容器附件不允许布置在汽车前轴之前。当液氮存储容器安装在车辆的外露空间时,应采取比较有效的 防护措施。

  5.3.8.11.3 液氮存储容器与固定座之间应装有非金属垫板,其紧固螺栓应有防松装置。

  ——按 6.4.1 规定办法来进行试验后液氮存储容器应仍固定在汽车上,紧固部件不应出现断裂、脱落等现象;

  ——按 6.4.2 规定的方法做试验后,液氮存储容器与其固定座的固定点相对位移不大于 13 mm。

  5.4.2 机械制冷装置在相应冷藏车类别温度下的总制冷量,应不小于 1.75 倍的传热量。对于机械制冷式的多温冷藏车,其多温度机械制冷装置的总制冷量应不小于其最外侧箱体传热量的 1.75 倍。

  5.5.1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和温度为 30℃,非机械制冷冷藏车制冷装置开始工作后 4h 时间内,车厢 内部平均温度应达到表 1 规定的车厢内温控范围的最大值(A 类为 7℃,B 类为-10℃,C 类为-20℃,D 类为 0℃)。

  5.5.2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和温度为 30℃,机械制冷冷藏车制冷装置持续工作 4h 时间内, A、B、C、 G 类冷藏车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应达到表 2 规定的车厢内温控范围的最小值(A 类为 0℃,B 类为-10℃,C 类为-20℃,G 类为 2℃),D、E、F、H 类冷藏车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应达到表 2 规定的车厢内温控范围 的最大值(D 类为 0℃,E 类为-10℃,F 类为-20℃,H 类为-20℃)。

  5.5.3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和温度为 30℃,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制冷系统开始工作后 4h 时间内, 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应达到表 3 规定的车厢内温控范围的最小值。

  5.6.1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和温度尽可能低, 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加热装置持续工作 4h 时间内,车 厢内部和外部的平均温差达到表 3 规定的最大值(A、E、I 类为 22℃,B、F、J 类为 32℃,C、G、K 类 为 42℃,D、H、L 类为 52℃)。

  5.6.2 多温冷藏车各冷藏单元的加热性能应符合相应类别冷藏车的性能要求。

  5.7.1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和温度为 30℃,非机械制冷冷藏车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在达到 5.5.1 要求的 温度后,保持制冷系统持续工作 12h,车厢内部平均温度的变化值应≤2℃。

  5.7.2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和温度为 30℃,机械制冷冷藏车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在达到 5.5.2 条要求的 温度后,保持制冷装置持续工作 12h,车厢内部平均温度的变化值应≤2℃。

  5.7.3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和温度为 30℃,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在达到 5.5.3 条 要求的温度后,保持制冷装置持续工作 12h,车厢内部平均温度的变化值应≤2℃。

  5.7.4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和温度尽可能低, 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车厢内部和外部的平均温差达到

  5.6.1 的要求后,保持加热装置持续工作 12h,车厢内部平均温度的变化值应≤2℃。

  5.7.5 多温冷藏车各冷藏单元的保温性能应符合相应类别冷藏车的性能要求。

  6.1 冷藏车外廓尺寸的测量按 GB/T 12673 的规定进行;轴荷及质量按 GB/T 12674 的规定进行;行驶 安全相关试验按 GB 7258 中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6.2 目测冷藏车温度记录仪、监控系统的运行是不是正常及冷藏车的外部标识。

  车厢门、制冷装置电气控制箱门正常关闭。降雨强度≥0.12mm/s,应用雨量计测定降雨量,防雨密 封试验台的人工降雨应能覆盖车厢及控制箱外部。

  冷藏车经15 min防雨密封性能测试后,擦干车厢及控制箱外部水分,打开门,检查各处,有无进水 和渗漏现象。

  6.4.1.1 根据安装了液氮存储容器的整个车身或部分车身的试件(以下简称被试件)尺寸结构及原车的 实际安装方法,按照试验要求,将被试件固定在试验台上,安装的步骤不应使液氮存储容器固定加强。

  6.4.1.2 试验应按如下方法完成: 向液氮存储容器按正常使用上的要求充满氮气。试验车的减速度应按ISO 6487:2000中CFC 60频率等级

  6.4.2.1.1 试验装置应具备有效控制施力的设施,同时水平施力机构在垂直方向的高度无级可调。

  6.4.2.1.2 试验装置应适应不一样车型及各种液氮存储容器的不同安装形式。

  6.4.2.1.3 试验装置应能记录并自动显示力及位移数据,且能自动绘制“力-位移”的关系曲线 根据被试件尺寸结构及原车的实际安装方法,按照试验要求,将被试件固定在试验台上, 安装的步骤不应使液氮存储容器固定加强。

  6.4.2.2.2 调整施力机构,使施力点通过液氮存储容器中心,加力方向分别为:汽车前进方向、垂直 向上方向、汽车左右任选一方向。

  6.4.2.2.3 对被试件施加 8 倍于充满额定工作所承受的压力的储液氮存储容器重力的静力,当达到设定值时, 自动停止施力,并实时记录力和位移数据 ,绘制“力-位移”的关系曲线 气密性能试验

  6.5.1.4 冷藏车空载,地板排水孔、蒸发器排水孔预先堵塞,门和通风装置关闭,供气管安装处密封。

  6.5.2.3 调节空气供给装置,使车厢内外压力差稳定,压力差稳定后保持≥3min,记录保持此压力差 的漏气量。